邢立达

青年古生物学者,科普作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



当在网络搜索器中输入“邢立达”三个字,许多有趣的标签涌现,例如“恐龙达人”“学术锦鲤”“科学怪人”等等,这些标签像是邢立达的一个侧影,让人们从不同面向了解这位青年古生物学家的工作成果。而邢立达团队研究的琥珀化石就像时间胶囊,人们得以通过它一窥远古生物的真实形象,因此,我们也能够有机会跟随邢立达的脚步慢慢拨开远古时期的迷雾。



恐龙是研究生命演化

最好的样本


谈及与恐龙的初遇,还要回溯到邢立达六岁那年,在看到日本动画《恐龙特急克赛号》后,“恐龙”就成为他认为的最神秘的动物,从那时起,“恐龙”的种子在邢立达的心中埋下,他开始去书店购买一切与恐龙相关的书籍,试着透过书本了解这些神奇的生物。


初中时期,《侏罗纪公园》带给邢立达巨大的震撼。“我记得,在电影片头,主角说,我不想上直升机,我这一辈子只想把蒙大拿州所有的恐龙都挖出来。实际上,这位古生物学家的原型在现实世界叫(菲利普·柯里),他说,他毕生梦想就是挖出阿尔伯塔省所有的恐龙。如今,他成为皇家院士、北美古脊椎动物学会的前任会长。我知道后,做了各种努力,终于成为了他的学生。”截至目前,邢立达是菲利普唯一的中国籍学生。


前往加拿大进行学习深造成为邢立达从恐龙爱好者到专业科研工作者的一次转变。学成归国后,他来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开始了对全国乃至亚洲地区各大恐龙化石点的“探险”。


邢立达在野外做实地考察研究


邢立达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是恐龙足迹学。所谓足迹学,就是研究动物足迹化石中蕴含信息的学问。进入21世纪以后,恐龙足迹学这门学问开始逐渐复兴。这些信息与人们对动物骨骼化石的研究相互补充,使人们能更有效地了解地球史上已经逝去的时代。与此同时,邢立达在恐龙等古生物化石的形态学、形态功能学、古病理学等方面也有不俗成果。2016年起,邢立达主导的琥珀研究团队更是成果显著。


“我几乎踏遍了那些藏东南、南疆腹地的无人区,甚至包括伊朗-伊拉克交界的虎狼之地。我家里放着几个总是收拾好的包,分为华南、西藏、新疆,里面什么都有,通常是背上包就能来一段说走就走的考察。”



“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演化出了很多不同的形态与品种,这是研究生命演化最好的样本。研究生命的演化历程就是解答生命从哪里来,为什么会变,要到哪里去。”邢立达如是说。


Q-北京青年周刊

A-邢立达


Q您最近参与了北京展览馆的中国模型展,其中有一个大恐龙打印项目,您能跟我们分享一下这个项目成立的初衷以及进展吗?

A我觉得,对原始化石标本的保护是我们的初衷。现在,随着博物馆藏品数字化越来越成熟,我们一直在考虑能不能把恐龙化石用3D打印的方式呈现出来,然后我们就进行了实验。当然,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技术问题,例如,这些打印出来的化石模型比较软、易碎等等。但我们还是攻克了这些技术难题,目前来看还是比较成功的。随着我们数据量的增加,以及与国外博物馆的高效合作,我们可以低成本地做一些轻便又准确的3D恐龙骨骼,而博物馆可以用这些打印的恐龙模型进行展览,或者做一些科普用途,这样,比起用真化石,或者是用石膏树脂来翻模相比,无论从成本角度,还是对化石的保护程度角度来说,都是更好的选择。我们也想有更多的机会跟公众分享我们的成果。


Q目前,我们中国的恐龙研究进展如何?

A由于中国的恐龙研究起步较晚,加之目前在文化传播方面与西方,尤其是美国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因此即便现在,在恐龙的研究方面我们已然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大众对我们中国的恐龙却并不如西方的恐龙来得熟悉。我希望让大家熟悉和了解我们中国的恐龙,了解我国的古生物学者们与恐龙研究的故事及对中国恐龙研究作出的贡献。


邢立达在野外做实地考察研究


Q您是如何在科普工作与科研工作之间寻找平衡点的?

A科研工作占据了百分之七八十的时间,但是,我现在发现,科普工作是可以反哺科研工作的。比如说,最近网络上面报道的“四川乐山一餐厅惊现恐龙足迹”的消息,国际研究团队完成了这批恐龙足迹的初步研究,论文发表于本期的国际地学期刊《白垩纪研究》杂志。研究表明,地面的凹坑其实是长度为50厘米至60厘米的恐龙足迹化石,来自白垩纪时期,也就是大概1亿年前的长颈蜥脚类恐龙所留。这也是受益于我们的科普工作。公众在看到新闻后,能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或者一些既定场景进行“学以致用”,这种例子现在越来越多。我看到有些人还会在书里面找到一些古生物的错误知识,看到这些现象,我个人还是特别感动的,我会觉得我们的科普工作做得非常有价值,这也给了我们继续努力的动力。


Q目前,青年学生对于恐龙这门学科的热情如何?您是如何感受到的?

A如今,大部分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学习方向,此时,如果他特别喜欢古生物的话,他确实是可以来报考,并且学有所成。曾经,有学生跟我说,报考地质大学是因为小时候看了我的恐龙书,就想要研究恐龙,或是看了我的书长大的类似这样的话,当然除了觉得自己老了之外(笑),我感觉到大家的选择真的是多了起来,这是一个特别好的现象。


Q聊一聊您心中的五四精神,如何看待五四精神在现今的意义?

A我觉得,在任何时候五四精神都不会过时,这种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年轻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且宝贵的。从我的理解来讲,五四精神能够让我们科研工作者去突破前沿基础科学的关键的核心技术,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就古生物学科而言,这样的基础科研能力还是十分关键的。


Q请您送给当下青年们一些期待与寄语。

A借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校训: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我觉得,人们身处在现代社会中,会面临很多不同的声音,也会有很多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此时,只有自己的实力够硬才能更好地明辨是非。基础越夯实,思想才会越成熟。我希望借用校训自我勉励,也希望大家能够做到。


邢立达希望致力于推广科普类的虫珀标本,让更多人对古生物有所了解



文王雅静

部分资料由受访者提供

黄觉:深刻的,还是一晃而过的

胡杏儿:忙碌是一种幸运

吴彦姝奚美娟:心灵相通成就彼此

陈萨:弹奏永远指向内心

KnowYourself钱庄:置身事内

赵佳丽:不定义美丽不定义青春

金博洋:一直想要战胜挑战

王诗玥柳鑫宇:感谢你的坚强和陪伴

武大靖:英雄集体成就了我

策展人祝羽捷:探索爱、治愈、成长的可能性

编舞艺术家戴露:未来对我来说充满未知,特别好

钢琴家张浩天:NFT是我们走向虚拟现实的一步

「2022年4月6日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