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而创作的重点项目,《问苍茫》目前正在浙江横店拍摄,预计拍摄周期近130天,即将于7月下旬杀青,将于2023年12月26日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前夕播出。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出自《沁园春·长沙》中上阙之末句。

该剧是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而创作的重点项目,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指导,湖南省广播电视局、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支持,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广播电视台)、潇湘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快乐阳光互动娱乐传媒有限公司、湖南当燃影业有限公司出品,北京青春你好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完美世界影视有限公司、北京五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湖南当燃影业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问苍茫》主要描写的是青年毛泽东1921—1927年带着对中华民族将走向何方的忧国之问,在矢志不移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过程中,以一个“探路人”“早行者”的姿态,从一名追随者成长为先行者、开拓者并探索出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热血故事。

该剧由著名党史专家陈晋和著名编剧梁振华担任总编剧,王伟担任导演,主要演员有王仁君、宁理、宋佳、焦俊艳、白客、谭凯、张晓龙、马少骅、唐曾、李成儒、黄小蕾等。

目前该剧正在浙江横店拍摄,预计拍摄周期近130天,即将于7月下旬杀青,将于2023年12月26日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前夕播出。

▍主题立意别出心裁,剧本数易其稿

《问苍茫》选取新的时间阶段,不断创新红色题材作品的叙事角度、创作方法、艺术手段等,以探索革命历史题材与现实观照问题的结合点,探索理论思想与电视传播的结合点,探索湖南故事和中国故事的结合点,“没有定式”是其最大的突破。

1921—1927年是青年毛泽东及其身边的“真同志们”一起筚路蓝缕,为民族解放寻求出路、为真理上下求索的关键时期。

前有中国共产党建党史,后有独立的武装革命史,而1921—1927年这6年在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中却鲜有完整的荧屏银幕表达。

究其原因,《问苍茫》总编剧梁振华认为,一是人物和情节线索非常复杂,二是存在不少史实认知上分歧或争议点。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问苍茫》总编剧梁振华

其核心难点在于厘清在极其复杂的历史政治军事格局中,在两党任职的毛泽东是如何在国共合作中一步一步认清革命形势、政党出路,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天问”,尤其是他开始意识到革命领导权归属的至关重要性,并最终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革命道路。

“聚焦这六年,直面探索正确革命道路中的一系列问题,这是《问苍茫》的题旨所在。对我们而言,这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当然,影视化呈现这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史对绝大多数观众而言都是新鲜的,这又给了我们很大的创作动力。”

《问苍茫》主角戏份涉及5个城市、500余名演员、700多个场景。

2021年以来,主创团队先后到长沙、韶山、安源、广州、武汉等地进行了两轮采风调研,到清水塘故居、韶山故居、杨开慧故居、毛泽东纪念馆、长沙历史陈列馆、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党史陈列馆、橘子洲头、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等地查阅了近百本权威史料书籍,搜集了近千万字资料,在充分听取党史和影视专家意见、吸收最新党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历了多次打磨和围读修改,数易其稿才完成了剧本创作。

在梁振华看来,秉承“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原则,《问苍茫》的剧本创作有3个要点。

首先要牢固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坚持正确的党史观,吃透大量史料文献,深入挖掘重大革命题材中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力量。

其次,需要具备能够把所有的史料文献串联于一体的思想和时代高度,即“为国家写史,为民族铸魂,为人民立传”。

这直接关乎怎么理解毛泽东及其身边的“真同志们”一起探索正确革命道路时的艰辛,以及不抛弃不放弃的坚韧决心。“有陈晋老师坐镇,再加上历史专家团队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找到了叙事线索。”

最后,在人物塑造上,不单重点刻画毛泽东的成长和蜕变,也把镜头对准其身边光彩四射的诸多“小人物”。

2021年10月,当合作过《理想照耀中国》的出品制片方找到梁振华时,他一度陷入犹豫,“这个题材挑战大,诱惑力也大,但当时我心里有点没底。一是这项目要求创作者具备高屋建瓴的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并坚持正确的党史观;二是项目创作难度特别大、制作时间特别紧、工作强度特别高。”

经过深思熟虑,梁振华向出品方郑重推荐了中央文献研究室前副主任、毛泽东研究专家陈晋担任总编剧。

多年前,梁振华曾在陈晋的领导下参与创作过重大历史文献纪录片《伟大的历程》和《小平十章》。“无论历史识见还是文化底蕴,陈老师都是我心悦诚服的恩师。”梁振华说。陈晋加盟后,一切都变得豁然开朗、顺理成章了。

除了宏观把控整体方向和历史观,陈晋也积极参与到微观创作之中,信手拈来地提供了很多有意思的人物故事和细节,还撰写、润色华彩篇章的台词。梁振华则重点在戏剧结构、人物塑造等层面发力,对该剧进行文学化、形象化和戏剧化创造,带领编剧团队与王伟导演协力,一句句、一场场夯实该剧的艺术化表达。

谈及重大革命题材剧目的创作心得,梁振华表示:

其一,现阶段讲革命史的时代语境与过往已经不太一样,创作者对革命史的哲学认知和思想高度需要与时俱进和不断深化;

其二,重大革命题材创作不能一味地以“历史教科书”作为创作目标,只是展示历史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而忽视了艺术性转化,“将经得起考验的史观、扎实的文献功夫和符合艺术传播规律的形象表达融为一体,是这类题材创作的一项艰巨使命”。

《问苍茫》导演王伟

▍打磨细节,真实还原历史人物与场景

《问苍茫》在前期采风、剧本创作、编导演、演员阵容、服化道、摄录美等方面下足功夫,各环节精兵强将打配合,力求还原真实的历史人物与场景。

在内容层面,总编剧陈晋是中央文献和党史研究院原院务委员,已完成《毛泽东传(1893—1949)》(执笔人之一)、《毛泽东年谱(1949—1976)》(副主编)等,主持“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为了初心和使命”等重要研究课题,主持编辑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大型系列文稿,担任总撰稿的大型电视文献片有《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新中国》《大国崛起》《伟大的历程》等十余部,著述和影视作品获中国图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华表奖”、“金鹰奖”等。

总编剧梁振华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领军人才,他参与主创的《理想照耀中国》《云襄传》《风吹半夏》《澳门人家》《在一起》《伟大的历程》等收获良好口碑和市场高热度,作品获亚太广播联盟(ABU)电视剧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华表奖”、“金鹰奖”、“飞天奖”等国内外奖项。

值得一提的是,二者的“师徒”缘分就始于2004年播出的电视文献片《小平十章》,出品方也是湖南广电。

在制作层面,制作方当燃影业依托湖南广电潇影集团有着强大资源禀赋的“影视湘军”军师联盟,专注于讲有态度的故事、做有温度的作品,已打造出《理想照耀中国》《冰雨火》《底线》等口碑作品。导演王伟的代表作有《心理罪》《白夜追凶》《隐秘而伟大》等剧。

而对《问苍茫》整体制作了然在胸的王伟导演,在创作过程中,始终秉承着钻研细节,真实还原的态度。剧本围读时,细抠每一句台词;选择演员时不以流量为主导,而是选择形象气质演技最合适的,强调质感。为了呈现最好的表演效果,与演员在剧本围读时细抠每一句台词,细致讲解每一场戏,经常碰撞出惊喜的火花。画面呈现上,更是对主角的每个阶段定下不同基调,以展现不同时代氛围和主角心境。

该剧采用中年“老戏骨”加青年演员的组合方案,众多演员严肃认真对待角色。

毛泽东扮演者王仁君定妆时对服饰仔细研究,最终与造型团队确定了历史中符合毛泽东穿衣习惯的尺寸。

杨开慧扮演者嘉泽进组后,多次主动与编剧深入讨论角色和剧本细节,并提出建议。

蒋介石扮演者白客钻研角色特点和心理活动,为其设计了很多有记忆点的习惯细节。

蒋先云扮演者吴幸键为了北伐战场上勇猛冲锋的镜头,克服恐惧学习骑马。

还有郑业成、吴昊宸等一大批演员积极与文学组沟通,搜集相关人物年谱和传记等权威资料进行学习,甚至为了角色塑造进行砍柴、裹小脚、挑担子、吃辣椒等训练。

画面呈现上,该剧为主角的每个阶段定下不同的基调,如湖南阶段以“暖”为主,上海阶段以“冷”为主,展现不同时代的氛围和主角心境,对每场戏都做足准备。

造型指导杨丹严谨认真,剧中涉及日常服装、学生服装、工人服装、农民服装、繁复军装等的定制、租借数量近万套,服装组提前做旧,提升质感。为最大限度让角色形神兼备,梳妆组定制几百幅古董眼镜,逐一调试。

美术指导大孟小孟兄弟齐上阵,对每一次会议、每一个旧址、每一个剧中涉及场景进行史料查证,对每一张相关历史照片做“复制”,在选景、做陈设、做质感上做到极致。

摄影指导柴然来自天山电影制片厂,在拍摄画面上精益求精,力求每一束光、每一个镜头都完美。每天都能看到柴然穿梭在拍摄现场和监视器之间的匆匆身影,他和灯光指导裴跃停讨论更佳方案,不断调试出最好的拍摄角度和灯光氛围,呈现出众多名场面。

录音指导张国宏细致认真,他的团队踏实肯干。拍摄毛泽东去安源经典画面那场戏,选景在一座高山,为了营造主角风吹衣角的还原画面,场务组将重达上百斤的飞机头搬上了山。

剧中,历史名人悉数登场,紧扣“大时代、名场面、大人物”,回溯革命洪流,拉开波谲云诡的时代大幕,丰满地塑造毛泽东、杨开慧、陈独秀、李大钊、蒋介石、孙中山等革命家、政治家、文学家形象,展现20世纪20年代中国青年别样青春风采和热血风貌。

同时,该剧还把镜头更多地对准了毛泽东身边无数被他影响的“小人物”。

如毛泽民和毛泽覃,从不理解革命的深意到一个成为“钱袋子”、一个成为“枪杆子”;如毛泽建,从封建童养媳逆风成长为严惩土匪地主的湘南女侠;如蒋先云,从湖南走向更大的国共合作舞台,大放光彩;如沈雁冰(矛盾),人们熟悉的一代文豪也是革命家,他与毛泽东搭档在国民党宣传部工作,先驱风骨展现无遗;如安源路矿的工人、韶山冲的农民,他们受压迫受剥削,以为生活就这样到头了,却等来了“启智者”,从此站了起来。

这些人物,以前鲜有影视作品重点描绘,《问苍茫》以小故事、小人物、小感动为缩影,体现革命先辈思想的光芒、理想的魅力和信仰的力量,真实反映历史人物的变化、发展和情感,好看甚至有点“好玩”。

作为一部重大革命题材作品,《问苍茫》不仅拍摄用心用情,更考究细节。该剧首次披露了众多革命史上的细节,创造了诸多荧屏罕见的“第一次”。

如毛泽东与杨开慧没有一张合影的幕后故事,如陈独秀被所有人称作“老头子”,如毛泽东与蒋介石在国民党一大上的“代表你先走””同志你先行”,如毛泽东与陈独秀于长江边交棒,如毛泽东的“天思”“天问”“天答”。

以一张特殊的“全家福”照片为例。1924年,31岁的毛泽东来到上海。除了继续担任中共中央局秘书,负责组织部工作,还在国民党上海执行部任秘书处文书科代理主任和组织部秘书等职。

其间,杨开慧带着长子毛岸英、次子毛岸青来沪团聚,并拍下了这个家庭唯一一张留存下来的“全家福”。可明明是“全家福”,照片中却没有毛泽东的身影。其实当时一家四口都在,但因为中共中央有严格的纪律规定,即使毛泽东身在现场,也最终没有入镜。这里有毛泽东的情义两难,有杨开慧的理解支持。

该剧通过合理的艺术想象,用这场戏来深挖一对革命夫妻的艰难、包容和深爱。“照片反映的是历史,戏剧却可以释疑解惑,并展现微妙复杂的人物情感。可以说,这是我们尝试的一次历史与戏剧的直接对话。”梁振华说。

关于希望实现什么样的艺术效果,梁振华表示:

其一,正面回答观众对这六年里感兴趣但未解的革命探寻谜题;

其二,真实还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至关重要的阶段如何重拾初心,找到与人民大众的结合点,被历史和人民所选择,并最终成长为中国的执政党的历程;

其三,从“踌躇满志”到“发出天问”再到“收获答案”,毛泽东及其身边这群有血有肉、志同道合的“真同志们”将自己的热血青春投身于革命理想之中,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代代相传,“希冀当代年轻人看到这样的故事后,真切感悟到革命理想高于天,并能够不断从中吸取力量,激励他们在新时代建设的道路上永远奋斗。”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每一个社会个体,应该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是我们的来路,也是我们为之继续奋斗的前途。”梁振华说。